close

畢業在即,同學間的談話總圍繞著「之後要幹嘛?」、「比較想做哪方面的工作?」等等打轉。

 

很有趣的現象是,多數同學都沒有提到回國報效的打算。看一看班上的國籍分布,歐洲亞洲算是各半,亞洲人以印度人最多,歐洲則幾乎都是來自東歐等發展中的國家(想也知道敝校如此冷門,除非對中東歐研究有特殊興趣,幾乎無法引起已開發國家子民的興趣)。

 

我這些可愛的同學們,普遍都對自己的國家相當失望(高等教育買文憑拉、政治動亂、貪污腐敗一大堆等等),多數都希望盡量留在比較進步的西歐,所以講到未來的出路,大家似乎也理所當然的說要想辦法在歐洲找到工作。

 

總覺得身邊的同學,血液中都有著流浪的因子,他們很能夠適應逐水草而居的生活,哪裡好就往哪裡去,所謂的母國對他們而言沒有太沉重的負擔,家人偶爾通個電話就好,朋友呢?facebook幫你繫起聯絡的橋樑,神通廣大連小學同學都找的到。

 

而我,身在異地這一年半來,再次認清自己是個希望穩定的人,我不喜歡當吉普賽人,我所生長的地方永遠都如此強烈的與我共鳴。出國,是一種旅行、一種求學的目的。

 

細細想來,或許這就是海島與大陸的差別吧?身在歐洲大陸的同學們,自小就習慣了多元的民族與文化,略懂兩三個歐陸語言是很普遍的現象,坐個火車客運就可越過邊界所以出國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。在台灣可不了,出國一定要坐飛機的,而因為政治因素也讓我們錯失很多參與國際活動的機會,這種被強迫的鎖國狀態,每次出國都還得應付繁雜的簽證問題,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流浪的勇氣吧?

 

喔~我又胡言亂語了這次感冒真的挺嚴重的說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uropesoul 的頭像
    europesoul

    艾菲爾妹妹瘋歐洲

    europeso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